節氣之美 | 二氣莫交爭,春分雨處行
2023-03-21
二十四節氣,是中國農歷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的特定節令,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,201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。
「天地合而萬物生,陰陽接而變化起」。二十四節氣,充盈著科學的雨露,洋溢著文化的馨香,既在我們的居家日常,也是我們的詩和遠方。即日起,上海文旅智宣特別推出「節氣之美」線上專題,帶您從習俗、遊樂、美食、藝術、康養等多維度,感受節氣文化之美,品味上海文化之韻。
春分
今天是3月21日,我們迎來春分節氣。春分日,是春天的第四個節氣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這樣說:「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當九十日之半,故謂之半。」到了這一天,春天被分為兩半,太陽直射赤道,全球各地晝夜平分,故而被稱為「春分」。春分之後,太陽直射點北移,北半球晝越來越長,氣溫也開始回升,春暖花開,燕子飛還。

節氣之美 | 二氣莫交爭,春分雨處行
春分有三候:初候元鳥至,二候雷乃發聲,三候始電。意思是說,這個時節,燕子北歸,下雨時天空中也會有電閃雷鳴。春分之後,嚴寒已經逝去,氣溫回升較快,全國的大部分地方,此時已草長鶯飛,正式進入明媚的春季。從氣候規律上說,上海所處的江南地區,降水迅速增多,進入春季「桃花汛」階段。
在春分時節,有許多流傳已久的習俗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!
春分習俗 ·豎蛋
在春分那天,很多人都會做「豎蛋」比賽。
豎蛋,也稱立蛋。據史料記載,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4000年前的中國,人們以此慶祝春天的來臨。

選擇一個光滑勻稱、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,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。這種遊戲玩法簡單趣味橫行,深受人們喜愛,故也有「春分到,蛋兒俏」的說法。

春分習俗 ·吃春菜
「離離幽草自成叢,過眼兒童采擷空。不知馬蘭入晨俎,何似燕麥搖春風?」又是一年嘗春季,江南地區物產豐富,自古富庶,人們講究不時不食,春分時節,正是吃春菜的好時候,畢竟,錯過了,就要再等一年了!
馬蘭頭、薺菜、蠶豆、春筍、香椿……上海人春天的飯桌上總是少不了那一抹綠色。據悉,每個上海人大概要吃掉10斤春菜!腌篤鮮、酒香草頭、蔥油蠶豆、馬蘭頭拌香幹……哪一道是你的春日最愛?
春分習俗 ·送春牛
春雨似油,犁耙紛紛。九九歌中的「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」,指的就是春分時節。春分過後,氣候溫和,我國大部分地區雨水充沛,陽光明媚,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。

在農耕時代,春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——送春牛。春牛即「春牛圖」。在紅紙或黃紙上印上農夫耕田的圖樣,由民間善言唱者送至家家戶戶,並說些春耕和吉祥的話。
這些言語雖隨口說出,但卻句句有韻動聽,俗稱「說春」,說春人便叫「春官」。

春分習俗 ·放風箏
「兒童散學歸來早,忙趁東風放紙鳶。」每當春分來臨,千花百卉爭明媚,婦孺爭放風箏。
春風拂面的時節,正是踏青遊玩的好去處,在上海的各大公園裏,每逢晴朗春日,總能看到小孩與大人們拿起風箏,飛向天空。到處歡聲笑語,其樂融融,正是春風時節最美好的景象。

春分到,意味著春天已過去一半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氣溫也將愈加美好和溫暖。走過寒冬,走過2022,讓我們一起享受生命,享受這個來之不易的春天。

來源:樂遊上海
*本網站為非盈利性網站,部分文章,圖片資源來源於網絡,文中可能出現未署名的原創圖文,轉載前未能與權利人取得聯系,轉載不用於商業用途,如不慎侵權,請後臺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