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十發美術館年末壓軸大展明起對公眾開放
11月上旬,“2022上海美術季”正式發佈。美術季期間,全市多家美術館將推出全年壓軸的精彩展覽。其中,程十發美術館年末大展“壯心高華——謝稚柳、陳佩秋學術藝術大展”將於明起對公眾免費開放。
謝稚柳與陳佩秋是近現代中國畫史上著名的藝術伉儷,是上海中國畫院德藝雙馨的畫師代表,二位先生以卓越的藝術與學術成就被世人譽為“當代趙管”。今年恰逢陳佩秋百年誕辰,上海中國畫院積極策劃謝稚柳、陳佩秋學術藝術大展,旨在讓世人深入認識他們在近現代中國畫史上的重要地位與意義。
展覽分“少時弄筆”“池沼江海”“宣和新裁”“壯心不已”“截玉高華”五個部分,涵蓋了山水、花鳥、人物、書法共計150餘件展品。本次展覽是近十年來規模最大的謝稚柳、陳佩秋藝術大展,展覽亮點頗多,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。一方面是精品的罕見集結與部分公私藏品的首次露面;另一方面是對比型的學術展陳。
創作中的謝稚柳與陳佩秋
1960年,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合影,二排左二為陳佩秋、左七為謝稚柳
謝稚柳的學術與藝術多樣而豐富,他在山水、花鳥、人物畫,在書法、鑒定、詩詞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王遽常曾評價“謝稚柳是一本大書”。謝稚柳的繪畫從陳老蓮入手,近師宋元,遠溯晉唐;1950年代末南遊粵北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,晚年對落墨法的探索更令其藝術獨樹高標。謝稚柳也非常專注於學術,1940年代與張大千一起率先遠赴敦煌研究考察,奠基敦煌學。新中國成立以後,謝稚柳非但在中國古書畫鑒定、中國繪畫史嬗變等重大課題上做出了巨大貢獻,同時也對中國畫傳承做出了深刻的研究,更以此反哺自己的創作。
謝稚柳 華山西峰
78×43cm
1960年代
紙本設色
陳佩秋巾幗不讓鬚眉,她早年遍臨宋元繪畫經典,進入畫院後,在取法宋元基礎上積極融入現實,寫生造境。後又兼收八大、徐渭大寫意筆法,結合西方印象派影響,中西合璧,形成了積墨積彩、清新華貴的藝術面貌;晚年的陳佩秋更致力於高古繪畫的賞鑒,在學術上提出了許多獨具慧眼而可貴的觀點與意見。
陳佩秋 竹林棲禽
133×179cm
1980年代
紙本設色
展覽集結了謝稚柳、陳佩秋各個時期的作品,且每個單元的作品都具有其藝術分期的典型性,全面而系統地闡釋了二位元先生的藝術演變過程。此次展出的許多作品是首次在上海公開露面,如吉林省博物院藏品謝稚柳《江鄉晴雪圖》、陳佩秋《墨筆牡丹蛺蝶圖》,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藏品謝稚柳《荷花》《紅葉銀雉》等。一些作品更是難得一見。如畫院所藏謝稚柳巨幅山水立軸,陳佩秋早年經典的花鳥創作。此外,還有謝稚柳《南無觀世音菩薩》《松鷹圖》《深竹棲禽》《教學稿十三頁》,陳佩秋《花鳥四條屏》《三花圖》《擬張大千潑墨青綠山水》《黃橙經雨》等等。
謝稚柳 塞上馬群
34.5×85cm
1974年
紙本設色
陳佩秋 黃橙經雨
68×131cm
1999年
紙本設色
本次展覽的展陳極具學術研究性。即展覽特別注重二人藝術風格的比較,既有重合又有不同。在“宣和新裁”單元,能夠很清晰地看到謝稚柳、陳佩秋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的花鳥畫風十分相近,甚至他們有時使用同一份畫稿。如上海中國畫院所藏陳佩秋《黃春海棠》、吉林省博物院所藏謝稚柳《梨花棲禽》與另一件陳佩秋《獨照紅妝》同出一稿。上海中國畫院藏陳佩秋《蜀葵泳鴨》與吉林省博物院藏謝稚柳《秋岸野鶩圖》在構圖上和鴨子的造型上都十分相像。而在山水作品上則展現了謝稚柳與陳佩秋的不同,謝稚柳宗法北宋,陳佩秋則更傾向南宋。“壯心不已”與“截玉高華”兩個單元更是反映了二人各自的獨特面貌。“壯心不已”突出展示了謝稚柳實踐南唐徐熙畫法而創落墨畫格,“截玉高華”則反映的是陳佩秋利用中西合璧的探索方式,最終形成積墨積彩的藝術面貌。
謝稚柳 秋岸野鶩圖
164.5×83cm
1960年代
紙本設色
陳佩秋 蜀葵泳鴨
135×57cm
1963年
紙本設色
展覽期間,美術館還將推出相關講座、對談等公共教育活動。圍繞展覽作品所開發的一系列文創新品——“鴛鴦璧合冰箱貼”“高逸圖水晶鎮紙”“槲樹唬猿金屬書簽”等也將在程十發美術館藝術書吧與觀眾見面。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3年2月14日。
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程十發美術館實行網路實名制預約參觀。為使觀眾能夠順利入館參觀,請注意如下事項:
一、健康承諾:本人參觀前10日內未有境外旅居史。本人參觀前7日內未有國內疫情中、高風險區所在縣(市、區、旗)旅居史。
二、開放時間為10:00-18:00(17:00停止入場);每週一閉館(除國定假日外)。
三、觀眾可以通過上海中國畫院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,每個預約訂單只能預約1人,暫不接受團體預約參觀。
預約方式:進入上海中國畫院微信公眾號,點擊“參觀預約”,根據提示進行預約,預約成功後生成的二維碼請妥善保存,並在入館時向工作人員出示二維碼掃描核銷。
如您在預約過程中遇到困難,或顯示系統故障等原因未完成預約,請您於美術館現場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完成預約。給您帶來的不便請您諒解。
四、疫情防控期間,本館須嚴格落實健康核驗工作。觀眾由美術館北廣場(虹橋路1398號)排隊配合館方相關檢查程式:
1.觀眾掃描“場所碼”,由工作人員使用“數位哨兵”掃碼核驗、測溫,“數位哨兵”螢幕將顯示該觀眾最近的核酸檢測/抗原檢測資訊、隨申碼、體溫。
2.觀眾須出示“通信大資料行程卡”綠碼,並向工作人員出示微信預約碼進行掃碼核銷,全部通過後(隨申綠碼、行程卡綠碼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、體溫≤37.3℃且無咳嗽、氣促等異常狀況),即可入館。
特別注意:接上級部門最新通知,自2022年11月26日起,所有入館觀眾必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,不接受僅有24小時內核酸採樣記錄。
建議觀眾在抵達美術館之前提前至“隨申辦”App、“隨申辦”微信小程式或“隨申辦”支付寶小程式註冊申領“隨申碼”以確保可以順利進入美術館。無智慧手機的觀眾(包括老年人和兒童)可通過同行親屬在這些平臺上申領“親屬隨申碼”。此外,符合申領要求的觀眾也可通過“一網通辦”平臺線上申領紙質版離線“隨申碼”。使用離線“隨申碼”的觀眾須同時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,在現場經館方人員掃描離線“隨申碼”並能查驗到有效的核酸證明後方可入館。
五、疫情防控期間,觀眾須全程佩戴口罩,排隊和觀展時請保持2米以上距離,避免聚集。當遇到館內人員密度較大時,本館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限流等措施,敬請諒解。
六、進入美術館後,請維護安靜、有序、整潔的參觀環境,自覺愛護展覽、服務設施,如造成損壞,需照價賠償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館內禁止吸煙;不得攜帶易燃易爆、酒類液體及危險品,不得攜帶寵物;為保護展品,館內禁止飲食,如攜帶飲料、食物等請存放在寄存櫃。
七、如有疑問請撥打諮詢電話:021-22506111(工作日09:30-17:30)。
來源:上海中國畫院、樂遊上海